早上8点出发。
9点到达了海拔4782米的沙子达坂。
路况又开始时好时坏
沿路雪景
很有层次感的雪景
下午1点30分左右到达土林。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城托林寺附近的“土林地貌”奇观。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谷两岸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林地貌”奇观,这些奇特的“土质山林”地貌为远古时期该地区所处的湖盆沉积层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随着水位下降、湖盆抬高,并在气候及河水侵蚀切割之下形成的。陡峭险峻的山岩看上去似巍峨挺拔的城堡、碉楼、佛塔等,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成为阿里地区最著名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土林,我们又继续向古格王朝遗址驶去。沿途风光看得真是惊呆了,雄伟壮观。我们从扎达县城行车不到一个小时就道路古格王朝的遗址山下。
下午4点左右我们到达古格王朝遗址。门票200元。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在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这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除了这些由于今日仍然作为村庄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明在地图上的据点外,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更是难以数计。
西藏西部,距今1000多年前,曾有过一个拥有灿烂文明、盛极一时的强大王国——古格王国,可是在距今300多年前,古格王国突然神秘消失在茫茫的史海中,留下的只是颓然向着苍穹的断壁残垣。这个王国就在阿里的扎达县,现在我们就要去探访它的遗址。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和艺术风格。它的壁画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在17世纪的时候,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
一种说法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投降了。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但是问题还是那10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但是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看样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内是难以解开了。
刚走入古格王朝遗址,映入我眼帘的是藏民身背大块砖顺着栈道往古格王朝遗址的顶端走去。
上前问个究竟,原来是山上面要修建道路,背砖头上去每天能赚100元呢。
遇见下山的年轻藏民,其身后就是背砖的工具。
阿里地区海拔4200米,从地面到山顶的王宫约有300米,攀爬300米的高度在内地平原上不算什么,可是在高原上就相当困难了。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艰难攀爬,半途休息了三次,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可我的心脏几乎要跳到体外,呼吸急促,大汗不止。这路既不能走马,又不能抬轿,不知当年的国王和贵族们怎么登山。
我站在这些遗址废墟上暇想。当初这里也是现在这样的荒原大漠吗?在这片荒原上当时的古格王国人是怎样生存的?它又是如何消失的?是什么使当时十万之众繁荣富强的古格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因为战争、瘟疫、还是恶化的环境?在历史长河中,当初这个何等辉煌的地方,现在已成为断壁残垣,已是过眼烟云。它突然消逝的谜团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半山坡以下房屋废墟密集,为军政官邸和守卫的军营为主,外围还残存有城墙,四角残留着碉楼。这里已成为中外旅游者、摄影师最喜爱的地方。
进入这道山门,就踏进了这处神秘之地。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佛塔、寺庙、殿堂300余处,红庙、白庙,佛塔、洞窟和残垣断壁的建筑废墟及残缺的壁画展现出当年的繁荣。
透过古格王朝遗址墙壁看扎达土林。
站在遗址的山上,俯看群山,象泉河从山下穿过,视野宽阔。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600多米远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洞窟开凿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宽0.8米,高仅l.2米。
关于干尸洞内的尸体,据说是古格与拉达克争战时,古格国王不忍眼看着自己的百姓受累,于是与拉达克人达成城下之盟:同意投降,但不得伤害百姓!当古格国王和战士们放下武器之后,背信弃义的拉达克人却将他们全部押解至干尸洞前处以极刑,抛尸于洞内,并把所有被俘的古格子民掠往拉达克,将古格残酷灭国。
这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干尸洞内发现的年轻女性的尸体,从考古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又是一种有一定仪礼的葬式。究竟这些尸体是古格王国时期的,还是古格王国以后的?他们的身份是贵族、战士,还是一般的平民?
这种集体置尸于洞内的丛葬,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葬式,还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这都是古格王国的不解之谜。
山势峻拔,易守难攻,土林环抱,苍凉神秘。
千年栈道静静地等待着人们。
残垣断壁,依稀可辨战争痕迹。
参观完古格王朝遗址和藏民们告别。
6点左右我们到达托林寺。时间紧张就匆匆忙忙地看了一下。托林寺,位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于北宋时期,是古格王国(公元10~17世纪)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1996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几百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 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由古格王国国王益西沃和佛经翻译大师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设计建造。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
托林寺有寺藏“三宝”:一是麋鹿角,有说是阿底峡从印度带来的,也有说是当年佛祖讲经地的一只麋鹿角;二是象牙质的五佛冠(象征着五智如来的宝冠),据说是托林寺第一任堪布戴用而流传后世,该寺每任堪布在佛事活动中都戴此冠;三是一块黑色的大旋石,上面凹进一个清晰的脚步印,深入石内寸许,掌纹很清晰,据说这是阿底峡尊者留下的脚印。
藏民小朋友
我们入住扎达的重庆宾馆,无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