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鼓浪屿是“建筑博物馆”,你漫步妻中菜发觉所谓名不虚传。经过那些华丽的古典别墅时,更像是置身于欧洲古典建筑群中,古希腊,罗马式的典雅还是巴洛克皇家气派,时空随你的脚步被架空定格,那些历史的建造痕迹依然保存在斑驳的石墙,雕花铁窗外草木依然繁盛,珠帘摇曳的午后,青苔和枝叶都愈发的绿了,屋顶的红砖瓦石也变得俏皮起来,鼓浪屿的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灵魂,为了等待与你共享的时光,它们把自己的故事兀自百转千回下去......
鼓浪屿之崛起大约是十九世纪的事。此前,这里是一大片旱地的小岛,数十幢平房,住着老实巴交的农民。鸦片战争后的一八四四年,英国驻厦门第二任领事阿礼国在鹿礁顶建起了第一幢别墅,随后,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十三个西方列强纷纷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比拼似的大兴土木建造领事馆,将鼓浪屿划作“公共租界”。
接着,周边地区的华侨和富绅也拥进了鼓浪屿,在这个当时最安全最保险的地方,买地建楼,寻找自己温馨的归宿。一时间,欧式的、南洋式的、中西合璧的,成千幢别墅不可歇止,没有章法,随心所欲地铺陈开来。洋人与富人的性情与霸气在1.78平方公里的小岛不露声色地较量着。很快地,一幢幢豪宅别墅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默守一隅,形成了挤挤挨挨的“万国建筑群”格局。
天主堂
地址:鹿礁路34号 建于1917年
岛上教堂甚多,外国人多、华侨也多,自然教堂就多了,天主堂、三一堂、福音堂、复兴堂。
天主堂是天主教堂,用最简单的哥特式让人肃然起敬,除了弥撒时间外,平常这里都是门窗紧闭,所以若你步行至此,时机正对,一定要进去坐坐,观赏它蓝色的穹顶,听吉他伴奏唱圣歌。其特点是目光所及均为尖形,拱、门、窗、塔以及女儿墙的镂空装饰均呈尖形。这是厦门仅有的一座哥特式教堂。
三一堂
地址:安海路71号 建于1928年
三一堂是基督教堂,外砌红砖,华丽庄严,三位一体,线条简洁明快,颇有美国领事馆风格。
金瓜楼
地址:泉州路99号 建于1922年
金瓜楼于1924年由菲律宾华侨黄赐敏买下居住,该楼因屋顶有两个形似金瓜的塔顶而得名。“金瓜”在夕阳下呈现橙黄金色,美丽非凡。
金瓜楼是一座以中国传统式样来装饰的别墅洋楼,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韵味。这八条瓜棱造型十分明显,八个棱角春草飞卷,古朴典雅,是鼓浪屿一千多幢别墅中独一无二的。
版筑传芳
地址:泉州路72号
鸦片战争时期,傅氏祖辈从南洋留学归来,请工匠在鼓浪屿兴建了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并在石门上雕刻了精美的南瓜石,石门上篆刻了“版筑传芳”四字,南瓜代表着吉祥,祖辈希望傅氏传人在鼓浪屿这块土地上世代祥和安定。整个建筑是一栋三层的中西风格相融合的老别墅,清一色淡墨条纹的清水砖规规矩矩的以它独有的方式拼砌而成。红砖,小院,斑驳着岁月痕迹的大理石条,一切的一切在无声中叙说着关于这栋老别墅的故事。
宁远楼
地址:泉州路70号
宁远楼取"寂静致远"之意,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结构化学、晶体材料科学的奠基人,原福州大学校长、中国合理院院长、举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传授的旧居。卢嘉锡始终住在鼓浪屿宁远楼,直到1946年才搬入厦门大学的教工宿舍。先后算来,他在宁远楼住了10多年。他在此处启蒙、求学、生长、结婚,他从此地走向世界,走向事业的高峰。能够说,鼓浪屿宁远楼是卢嘉锡传授人生和事业的起点,可能是沾了鼓浪屿"静谧致远"的灵气,成就了他辉煌的科学研究事业。
走在窄窄的小巷里,与那些豪门大宅相遇,省却说话,只用眼睛看,用心测想。耳根清净了,那些高傲的老屋才肯与你亲近,让你解读出个中故事。
番婆楼
地址:安海路36号 建于1920年
番婆楼为二层密缝红砖圆拱回廊式建筑。建筑设有鼓浪屿最高最大门楼,建筑外部装饰讲究,圆形回廊方柱顶端均装饰花卉雕塑。建筑门框、窗套采用玉白花岗岩,楼顶附近女儿墙中部均有画屏。建筑附近环境精巧别致。建筑是许为尽对母之孝而建,许母平时换穿儿子们送的衣衫,佩戴儿子们买的金银首饰,珠光宝气,俨然南洋富婆。街坊邻居称其为“番婆”,楼也就叫“番婆楼”。番婆楼有一个大门楼,两扇大铁门上有正反两个“福”字,寓意进门见福,出门也见福,进出双福,此乃“福文化”的新内容。番婆楼至今仍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因被电影导演屡屡选中,曾在这里拍摄《廖仲凯》、《春天里的秋天》、《土楼人家》等多部电影。
怡园
地址:福建路24号 建于20世纪初
与苏州怡园的古典园林风格不同,这是一幢错落有致的三层楼中西合璧别墅,在鼓浪屿古建筑中,它算是保存完好的。怡园的外墙是清水红砖,前房呈三面突起,圆形拱门、方形立柱,充满古老的西洋风格,要不是在院墙的侧壁窗户看到有现代的空调,还真以为自己来到了十九世纪末。怡园的主人叫林鹤年,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晚清福建八大诗人之一。曾任台湾地方官,主管台湾茶叶生意、台湾船政和铁路建设,后因政绩显著,被提拔为台湾道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鹤年返回厦门居住,并在家乡兴建了这座精致的山园别墅——取名怡园。“怡”字,竖心傍一个心,表示了林鹤年仍心怀台湾。 相对其他建筑来说,怡园内显得比较安静。与其他别墅不同是,由于怡园院墙外面是山道,进怡园要下了石阶才能进到庭院里。院内是沙石地面,残留有几块零乱的太湖石,这是昔日唯一与苏州怡园的相同之处。庭院的上空,几株蓊郁的大树遮天蔽日,使院落显得稍暗了些。门口旺盛的植物丛中,看到有一块“小桃源”字样的石刻,尾处还镌刻有两行小楷:“避氛内渡,筑园得吕不翁书小桃源石刻,人以为忏,爰嵌诸壁。光绪丙申夏,林鹤年跋”。这是林鹤年好友、书法家吕世谊的手书石刻,寓意林鹤年家的花园,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相比。林鹤年与朋友当年经常在这称作“小桃源”的院落里,吟诗唱和。1901年,林鹤年去世。现在的怡园,由林鹤年的后人在居住,他们家人最多时,有五代人共居此处,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能看得出,林家后人对这里很热爱。现在的怡园已成为林家子孙另一种意义上的桃花源。
那些参差的房子,不知道主人是谁,不知道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如此醒目的,在蓝天白云下,但又有多少人,却是看不见,或,忘了看。
鼓浪屿上的每一个院落、每一座建筑、每一扇门窗,那怕是一处破得不能再破的房子,都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随便翻到哪一页,都会有一段长长的故事,写满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而那些故事,或许只有覆盖在墙面的爬山虎或者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藤蔓,蜿蜒辗转,驻足凝视,才能够读得懂。
小贴士:
鼓浪屿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港仔后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其实, 鼓浪屿除这些著名景点外,又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称。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西方列强蜂拥来到鼓浪屿,抢占风景最美的地方建造别墅公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华侨也回乡创业,在鼓浪屿建造许多别墅住宅,短短15年内就建造1000多幢。这些别墅小巧玲珑,散落在山坡、海边的绿树丛中,非常幽静别致,构成鼓浪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鼓浪屿的一笔宝贵财富。
鼓浪屿的白天是喧嚣的,所以一定要在清晨的时候在岛上转转,看山海间,庄园畔,窄巷深处,只为了在清晨的鸟鸣中醒来,去寻那隐藏在窄巷深处的庭院,每一处宅院精妙的建筑都有着美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