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行走厦门,迷失鼓浪屿----“八市”厦门人的海鲜仓

kiss战女
2013/7/12 14:36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滨海城市厦门,纵使各类私房菜、异国美食不时“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些“不施粉黛”的海鲜大排档,依然是厦门人最喜欢、最常去的美食基地。

     清晨我和厦门的普通市民一样,亲自走进海鲜市场,只为一睹市场繁华,体验它那朴素的市井风情。

 

      这是什么鱼啊?”“狮公鱼,很新鲜的,要不要来一点?”作为闽南语还未入门的菜鸟,当你还在琢磨着这种鱼如何发音时,也许旁边就有会有一个提着菜篮子的热心阿嬷告诉你,“这个鱼啊,回去煮汤最好喽。”是啊,多么亲切的闽南乡土口音。

 

       早期的厦门是一个小渔村,而最早捕鱼成规模的是厦门港。当时,就有很多人造船捕捞。改革开放后,渔市主要集中在第一码头,范围可以从现在的第一码头一直延伸到八市。那时,第一码头的渔市很兴旺,漳州、泉州的地区捕捞的海鲜也会到此售卖。

       这里是厦门老城区的代表。有想吃海货的来这淘就准没错,而且是最新鲜,第一时间捞上来的就直接摆地开卖。虽然现在市场的经营算是规范化,可是大家还是最喜欢营平市场外那一条自动形成的占道摆摊点,刚刚捞出的渔货利马被送到这里,不管是大艘的渔船捕的大鱼还是小渔民自驾的小舢板捕的小鱼虾,总而言之在这里,只要季节对,想吃的海货都能在这里淘得到。

       随着涌动的人群来到说起厦门海鲜就不能跳过的地儿----八市。走进八市,不仅可以体会到最厦门的“厦门”,还能长一番见识呢!因为这里可算是厦门人的“海鲜仓”,各种海鲜水产都在这里集聚。       “八市”包括两个市场,一是从开禾路口延伸到开元路口的“开禾市场”,二是常被称作“八市内场”的“十”字形的营平市场,即真正的第八市场。

      营平市场,起初是封闭的,周边都是住家,附近小店多卖食杂、日用品。后来,有些人将第一码头渔市的海鲜拉到这里卖,也曾遭遇城管的拦截。再经过规范,慢慢延伸形成与内场相连的“开禾市场”,即“八市外场”。

  十年前,由于盖房整改,渔市被迁往如今的中浦水产品批发市场,而八市却并未因此而“落寞”。许多靠第一码头渔市供货的大排档因为到中浦市场采购就不方便了。不少人就直接将海鲜拉到八市,一方面供货给排档,建立专门的客户渠道,一方面也可以做零售。因此,八市“海鲜仓”一直“宝刀未老”。

       除了海鲜之外,鸡鸭牛羊、水果蔬菜,在这里一样不少。八市和所有的菜市场一样,有着不可避免的脏腥和嘈杂,古老的骑楼底下,行走在摊摊店店间,摊主们自在地做着买卖,聊着天,对迎面而来的镜头毫不避讳。

 

 

       逛了八市,了解了厦门的海鲜历史、文化变迁,大家觉得过瘾吗?嗯,如果觉得过瘾,那就循着文字的痕迹,去八市亲自体验一下它那朴素的市井风情吧。

 

 

下一篇

kiss战女的日志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