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里的叶子,山林里的树,取树生火做饭,取灰滤出的水也成了美味的一部分,自然染色,自然的味道——
家乡的灰水粽——(好喜欢家乡的粽子,但不知道如何去描述这灰水粽子的美味,但愿您可以有机会尝一尝)
家乡在每年的端午节和七月十五都会包粽子,还有就是在办喜事时候,男方送日子时要包粽
子送到女方。不过,喜粽是肉粽子,而灰水粽是在平时节日中才包的,它有点点复杂。摘叶,
过滤灰水,泡米,再包,煮粽子,每一步都很讲究,先说取得木灰,如果介意的话会提前准备
鸭舌木用来烧火做饭,就把木灰聚在一起,如果是豆苗会更好,这是爸爸说的,但家乡很少种
大豆,而在婆婆家烧的豆苗灰,我也没有试过,下次一定要试试。不管是用鸭舌木或者杂木得
来的灰,取出的灰水都有清热解毒、消食开胃的作用,难怪大人们都说:“吃灰水粽让人容易
肚饿啊。”哈哈,妈妈也说我,你好厉害啊,吃了几条啦?一天才一条嘛!(爸爸说包的有点
少了,我还不敢多吃呢)妈妈还说,有人会在街上去卖灰水,还有人用食用碱来兑水泡米,我
试过用碱兑水,口味当然不能和木灰取水比喽。
食材:糯米、粽叶、滤好的灰水
一、取叶子:
这是家乡包粽子的一种叶子,长在山上或河边,这是爸爸妈妈就在家的对面,拿着梯子来摘的
哦,要选完好无损,无虫的叶子。摘回来的叶子修整一下,要“煮熟”,也就是去掉它的绿
色,再用流动水泡一天一夜,要不会影响粽子的颜色哦。小叶子,当地人叫它‘竹骨叶’,它
的根茎像竹子吧,不知道它的学名,大叶子叫它‘藤夹叶’,它的根茎是一层层的,可以剥下
来,撕成细线状,煮一煮很有韧性,可以用来扎粽子。
二、取灰水、泡米:
包灰水粽的灰和米,一般是1:1,妈妈包了14斤米,爸爸说竹篓子里的灰大约有十多斤,滤出
来的灰水,必须能把米全泡在水里。多了,水的颜色会淡,而灰多了,水少了,碱味会浓的进
不了口哦。爸爸说:“浓了颜色深,会有割‘舌’的感觉。”所以,漏好的灰水要沾点点尝一
下哦。灰水要滤两遍,就是把烧开的水浇在灰上,得出来的水再重新浇在灰上。然后静放不
动,沉淀过后用来泡米。泡米的时间约24小时,泡过的米是淡淡的黄色,捞出来沥干,就可以
包粽子了。(妈妈每年只量米,不称灰的重量,可是谁家都没有妈妈包的漂亮,亲戚朋友都说咱家的好吃)——米要事先用清水淘洗三遍,再用灰水泡。
三、包粽子:
1、准备好的叶子。
2、取一张大叶子托在手上。
3、再放一层小叶子。
4、放入适量的米。
5、先把右边折进去,再把左边折回,捏住。
6、然后用右手拿着往下折。(如果空出的叶子过长,可以剪去一些)
7、另一头也是如此包好。(调过来时,上面就成错开形状了,米也不会漏出来)
8、再用棉线放在下面,从粽子的外端往中间绕回。
9、棉线的两头都是从粽子的两头绕回,扎好就可以了。
10、全部包好的粽子。
11、煮粽子:灰水粽子,一般要煮8个小时以上,像妈妈这次,每条大约3.两的米,就煮了8个多小时,这个煮粽子的时间要以粽子大小而定,煮至粽子无整粒米,吃起来软软糯糯,又有点脆嫩的感觉。
12、可以取一条切开,看粽子中间有无整粒的米。
13、看,中间无整粒米哦。
14、用棉线割下,撒点白糖,吃喽。(其实我喜欢像图13那样,拿着大啃)
妈妈还包了一些绿豆肉馅粽子
我包了一个三角粽,嘻嘻。爸爸说,叶子太少,味会淡,所以,里面放一层小叶子时,一般至少再在中间放两张,煮的再久也会锁住它的味。
喜欢吗
够弹,脆——还会‘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