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搜索

介绍宫廷御点《豌豆黄》的做法

大炒勺 发布于 2009/12/22 00:56

 

介绍宫廷御点《豌豆黄》的做法

 

北京紫禁城西侧的北海公园,过去是皇家的御花园,属皇帝的私家园林。北海公园内还有一个好的去处,叫;“静心斋”,静心斋可称得上是园中之园,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乾隆花园”。据说,那是在乾隆的母亲老太后钮咕禄氏过60大寿时,乾隆皇帝特意为她而建的。

园子虽不大,但非常精致。太湖石都是从南方的苏杭一带运来的,里面的书房、寝室和皇上临时听政的大殿,还有夏季纳凉观景用的“叠翠楼”都属古代园林中的精品,这所园中之园真是亭台、楼阁、水榭、环廊美不胜收。 

小花园里还出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典故。你比如,清代末期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专门御用的几道点心,都出于此。每到炎热的夏季,慈禧假如不到颐和园便经常到此来纳凉避暑。她纳凉时,还经常到叠翠楼去观景,登上此楼抬头远望,便是皇城外的什刹海,低头下看,又是当年繁华的地安门西大街。

什刹海和鼓楼一带,当年都是京城商贾云集繁华的地段。什刹海边上的荷花市场,每日里更是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沿街叫卖的,店铺门前吆喝的,时不时的传到慈禧耳朵里,老佛爷很是高兴,这也算是她暂时看到的太平盛世的景象吧!她高兴还证明自己的治国有方,臣民们安居乐业。每站在这里,也算是她站在高处身临其境的来体察民情!这也是大清国大厦将倾前的障眼法。

既然老佛爷当年有这雅兴,便留传下来了一些趣闻轶事。据说一日里,她正在纳凉,忽听街上有敲小铜锣的声音和高声叫卖的吆喝,她便回头询问左右,下面是卖什么的?可太监宫女和当差内务府的随从们,大眼瞪小眼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慈禧便命人把叫卖的喊进来询问。那小商贩见了当差的,吓得腿肚子都转筋了,本打算扔了挑子撒丫子走人,还以为是收税管街的衙役来了呢!自家的小买卖赔哪儿赔得起呀!还不如跑了呢。忽听背后差人说;跑什么,有人要周济你,好事往前凑还为之不及你还跑什么?一听这话,小贩将信将疑的站下。差人凑近了小声告诉他;是当今老佛爷西太后有请,吓得他尿了一裤子想跑也跑不动了。是两个差人把他愣驾到老佛爷跟前的,差人一撒手他便跪在那里,其实是瘫在那儿了。老佛爷瞪了差人们一眼;不许吓他。接着问;是做什么买卖的?小贩缓过神儿来,如鸡啄米似地磕头;小的只是小买卖做豌豆黄芸豆卷的,惊了老佛爷的架小的该死。大太监李莲英命他拿出来看看,小贩掀开挑子上的盖布,里面露出来精致的小点,一黄一白煞是好看,做的十分精致!李莲英捏了一块送到嘴里尝了尝,转身赶紧回老佛爷;小的从没尝过此点,味道真还不错!说罢,把盛点心的小瓷盘递到慈禧面前,慈禧也捏了一块儿,送到嘴里入口即化,甜甜的沙沙的,豆香味儿十分浓郁;行,留下吧!你去给他安排一下。小贩不知何故,吓得边磕头边说;送老佛爷随便尝尝。李总管推了他一下,还不赶紧谢恩,老佛爷把你留在身边了你小子享福了。小贩当时傻了眼,后来他在宫里就专门为慈禧做着吃,在御膳房里做起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的御厨。直至今日此点仍为流传,北京的几家宫廷风味儿饭庄,把此几道点心作为看家的招牌。大炒勺在此试做,把它献给广大网友们!希望大家喜欢!

全部食材;

原料;

去皮老豌豆120、白糖80、琼脂粉2、碱面儿0.5、清水1200ml

做法;

1、豆儿洗净下锅煮半小时放入碱面,继续煮1小时,煮烂出沙;

2、把煮好的豆泥用12目的筛箩过一遍,去掉杂质;

3、把过细的豆泥上锅继续煮,耗掉5成水份后放入白糖,白糖溶化后再把水份耗掉70%,下入琼脂粉熬化出锅,倒入模具冷却,上面再蒙上油纸;

4、把冷却后的豆黄倒模放到消过毒的操作板上,改刀切块儿码盘即可食用。

温馨提示;

1、豆黄要炒到不干不稀浓稠合适恰到好处。

2、假如不及时食用,请一定要放入冰箱内储存,最多保存3天,因这是属于宫廷的一道冷点即做即吃的食物,豆类夏季尤其易坏。

3、切盘儿之前一定要把用具消毒,手洗干净最好佩戴一次性的手套。

4、当年的新豌豆可不必放琼脂,只要浓稠合适它自然会凝固。

5、煮豆和炒制时一定不要用铁锅,否则会使豆子变色,专业人士一般都用紫铜锅,家里可用不锈钢锅,炒制时要反复搅拌切不可使锅糊底。

6、制作豌豆黄时绝不要掺加色素,外面有些商家为了增加卖相添加了色素,这是不可取的。好的豌豆颜色绝对金黄鲜亮,所以选料尤为重要。

下一篇

大炒勺的日志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