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御点《小窝头》
别看“窝窝头”这种在北方人看来最不起眼儿的主食,这可是当年救过大清国权倾一时的西太后,慈禧老佛爷的命的救命粮啊!也可能当年假如没了它,慈禧为躲避八国联军的追击,往西安跑的半路上就真的命归黄泉了,或许还没准儿当时就做了八国联军的俘虏,再往好处想也顶多是个全尸的饿死鬼。当年要真的到了那地步,她老人家会横尸荒野,那饥荒年头,就和沿途上的饿殍也没甚两样了!此段说词是确有其事。
话说,1900年八国联军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津的大沽口,一路上由联军司令瓦德西率领,洋枪开路,直捣北京的紫禁城。清军就如同被摧枯拉朽似的,哪儿敌得过人家的洋枪洋炮啊!势如破竹很快八国联军就攻进了偌大的北京城,不到两个时辰又占领了紫禁城!
那时,咱大清国的太后老佛爷和皇帝老儿都哪儿去了?她们正往西安跑着呢!一路上颠簸流离连车轴都跑断了。大太监总管李莲英,还背着70多岁高龄的慈禧跑了很长的一段路。碰巧遇到了大户人家总算又买了一辆破驴车接着赶路,还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一身破布拉撒的谁信您是大清国的老佛爷呀!直到进了山西地界,地方巡抚事先得到了京城六百里的加急快报,慈禧一行才在地方清军的接应下换了套像样的马车和行头,又在清军的护卫下奔了西安。一路上真是狼狈至极!耻辱至极!大清国的脸面丢大了!
话说,当年慈禧和光绪往西安跑的时候,啥也没带。满以为在她和光绪的统治下,全国太平盛世四畜兴旺五谷丰登,到哪儿没吃的用的啊,走到哪儿都得供着她。可万没想到,一路之上哀鸿遍野饿殍常见,凄凉加贫穷令人惨不忍睹!不时的还险象环生抢盗成风,逃难的人群成帮结队,好在随身的侍卫们虽穿便装但功夫了得,几个小毛贼还靠不了太后和皇上的身边。可一路之上这肚子里的饿劲儿实在难耐,据说,路过一个叫贯市口的地方,有一位老婆婆看他们人多,其中还有一位比自己年长的妇人,个个破衣烂衫一脸菜色好不凄惨!可怜见送了一个窝头先让这位老妇人充充饥,自己也是穷人,这位老太太的穷亲戚又那么多,自己也管不了许多了,俗话讲;百善孝为先吗,先救老太太吧。当时,她哪敢想那就是慈禧呀!
李莲英接过窝头谢了谢递到慈禧手里,另一句俗话讲得好;饿极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肉都不香!哇!这慈禧老佛爷咬一口窝头,真比吃了凤髓龙肝还要香,这真是人间的美味!边吃边问这是啥吃食?李莲英回答;窝头。慈禧说;要是臣民都能吃上这玩意儿,我大清的江山可保了!周围的人谁也没敢回答。
时过境迁,事态平息后的来年还都京城。慈禧一日胃口不好,忽然想起逃难时曾吃过的那个美味,命李莲英知会一下御膳房,给她做来吃。此时的李总管更红了,功高莫过于救驾,逃难时鞍前马后的,还背过大清国的江山,呵呵!回来就进了一级,慈禧还把当年咸丰帝曾带过的一枚大翡翠戒指赏了他。
在李莲英的学舌下,当年老佛爷吃的那东西如何如何,御厨们费尽了苦心为慈禧做了一盘儿小窝头。此时的慈禧谁敢给她做大窝头啊!吃的不舒服了,那非灭九族不成!
综上一段宫廷野史,它讲的无论真假,大炒勺今天就把这道宫廷御点《小窝头》,奉献给广大网友们,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可能有人要问;清宫里原来不是叫“栗子面小窝头”吗?不错,是有这个说法。但是,据考证,通过和几位老师傅询问,他们讲;那都是以讹传讹,根本没有的事,只是当年御厨们苦心研究,把这个小窝头做的吃起来像栗子面味儿的小窝头,这就体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还有的就是,做这道面点所用的玉米面,一定要是新粮,而且颜色一定要黄色的,还必需要精细,用陈粮就逊色多了!还有就是,有人试验过,假如用栗子面做出来的小窝头颜色是发灰的,既不漂亮而凉了以后还会发硬。
全部食材;
原料;
精细玉米面100克、白糖50克、桂花酱10克、鸡蛋黄1个、细豆面20克、苏打0.5克(做出成品20个)。
做法;
1、把煮熟的鸡蛋黄用12目的筛箩过一遍备用;
2、把玉米面、桂花、白糖、鸡蛋黄、豆面、苏打混合均匀,使用80度的热水合成面团儿,盖上保鲜膜饧30分钟;
3、把100克面揪出20个剂子,然后把面剂子用手掌搓圆,再用一只手的食指在小面团儿上戳一坑,然后用另一手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部位,边转边来回掐捏,用此方法攒出小窝头;
4、蒸笼上铺上湿屉布把小窝头放在上面,大火蒸10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
1、做法很简单,但要注意窝头的大小要均匀。
2、攒窝头时准备一些白糖水,当面粘手时在手上涂抹一些,因为面里加了糖又有桂花酱比较粘手,用此方法便可解决。
3、放苏打一定要少,否则太发蒸出的窝头会没眼儿,不放苏打也可以,但口感稍差。
4、要是在精细些,可把桂花酱用水稀释过一下筛去除花蕊,否则蒸出来的窝头会有斑点影响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