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西安,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回民街, 说起回民街的风土人情, 风味小吃,历史变迁,街头巷尾的轶事,每每谈来,如数家珍。这些年来,生活在北京的时间较多,长时间不回西安,心中最想吃的,总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
吃羊肉泡馍我有常去泡馍馆,时间久了,成了那里的常客,我喜欢那里极其简单的布置,很老的桌椅板凳,很老的
房子。几乎是固定的一批常客,主人极其简单的招呼,来了,坐,不会再有多余的话。
羊肉泡馍的饼, 西安人叫它坨坨馍,实际就是圆圆的一个烧饼。关于坨坨馍名字来历,据回族的朋友讲,源于阿拉伯语对烧饼的称呼为“托尔姆”(音译).后来被西安人叫顺了,就叫坨坨馍。不是一直生活在回民街,恐怕不知道这个典故吧。
事实上泡馍这种食品,最早是作为一种早点出现的,据说,在解放前,西安的出苦力的老百姓,早上起来,热气腾腾吃上一碗,全天都不用吃饭,又顶饥又省钱。直到现在,西安的很多专业泡馍馆,一般都是营业到中午就关门了。
看似平淡,简单的一碗羊肉泡馍,一说每个人都会做,实则其中的奥妙所在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掌握的,正如西安人的性格一样,非常简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是当你了解了西安人的性格以后,你会发现他们的性格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执著善良质朴,一如一碗羊肉泡馍。
材料:羊后腿2斤,牛棒骨一根,花椒,小茴香各一包,香叶2片,
生姜一大块,大葱半根,糖蒜2头,香菜,青蒜少许, 半发面的饼
3个,豆腐干2片,木耳少许,粉丝少许。
做法:
1 准备羊腿肉,牛棒骨。
2 将材料用清水浸泡一晚上,泡去血水。中间要多次换水。
3 羊腿肉切大块。
4 泡好的羊肉,牛棒骨分别焯水,撇去血沫。
5 焯好的羊肉盛出备用。
6 锅中重新换水,放入牛棒骨,大火熬开,放入包好的料包中火
保持锅内大水花翻滚2小时。
7--8 煮好的汤倒入砂锅中,加入切大块的羊肉,小火继续煮3个
小时即可。
9--10 白面加酵母和成面团,发至7-8分,不要全发,取出烙饼。
11--13 揉好的面团分割成合适的大小,4-6份均可。然后每份
分别揉圆,用擀面杖擀成厚度小于1cm的面饼。平底锅烙约3-4分钟
至两面微黄,约八九成熟即可。
14 烙好的饼掰碎成约小指尖大小的小粒,放在碗里。
15 煮好的肉晾凉,切成厚片。
16 木耳,粉丝分别泡软备用
17 豆腐干切条。
18 炒锅中放煮好的浓汤加少许的水。(因为汤太油了)
19 锅开先放入木耳,豆腐干煮一下。
20 锅再开放入掰好的馍,粉丝,切好的羊肉,稍微煮一下,放香
菜,青蒜,盐,香油出锅。
贴士:
1 肉要买羊后腿比较好,羊腩肉太肥了,骨头用牛棒骨比较好。
2 发面比较不好掌握,第一次做可以先发一小部分,再和剩下的死
面混在一起。
3 煮汤的调料可以按照平时煮羊肉的调料放,我个人只放花椒和小
茴香两样,但量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