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
以及河北高寒地区尤其是坝上地区著名的面食小吃,
也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
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
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
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
然后像蒸馒头一样蒸熟,熟时即香味扑鼻。
“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
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
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
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
制作精致,吃着有筋,耐饥抗寒,富有营养;
莜麦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
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
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
【材料】
莜面400克,开水450克,猪五花肉200克,西红柿2个,鸡蛋2个,
大蒜6瓣,辣椒粉2汤匙,酱油2汤匙,八角1个,桂皮1段,香叶1片,
陈醋3汤匙,葱1根,生姜1块,料酒2汤匙
【做法】
1、准备莜面。
2、莜麦面放入容器中,在上面直接倒入开水,用筷子或擀面杖搅成絮状。
3、晾至不烫手时用手揉搓成均匀的莜麦面团。
4、将莜麦面团搓条。
5、分割成剂子,每个剂子用手分别搓圆。
6、取一个剂子放到不锈钢板上,用手的大鱼际按住向前推抹,成为舌状的薄面片。
7、取下面片搭在食指上。
8、使面片缠绕在食指上,卷成中间空的小卷。
9、竖在蒸笼里,依次摆放,入蒸锅,水开后蒸10分钟即可。
10、将五花肉的肥瘦肉分开,分别切成薄片。
炒锅中加油,将肥肉放入烧热的油锅,不断搅拌翻炒。反复翻炒至肥肉出油。
炒锅中加油
11、锅中加开水没过肉,加入酱油、生姜、八角、桂皮、香叶、
料酒炖40分钟。
12、再微炖一会儿出锅前放盐即可。
13、西红柿切丁。
14、鸡蛋打到碗里搅散。
15、先炒鸡蛋将鸡蛋盛出,在放西红柿炒成卤。
16、制作蘸汁:将大蒜捣碎,放碗里。
17、蒜上面放上辣椒面、盐,锅中热油,8成热时泼在辣椒面上。
18、在泼好辣椒面的碗里加醋、味精搅拌即可。
【贴士】
1、莜面比较不宜消化,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2、莜面栲栳栳是汤面蒸制时间不宜过长。
3、用羊肉臊子汤更美味。
4、吃食可以分别配三种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