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春卷,基本上来说,没有必然的联系。
把它们放在一起,只是因为今天,4月10日,是外婆的生辰。如果她老人家还在世的话,刚好是七十七岁。
七十七,竖着写像是草书的“喜”字,所以,在外婆七十大寿的时候,家人还开玩笑,说在给外公办八十大寿前,应该是外婆的“喜寿大宴”,可惜,外婆没有等到这一天……
先上菜吧
春卷是用青菜梗做的,为了不浪费菜叶,就拿叶子熬了青菜粥
做法:
1.准备鸡肉馅儿,黑木耳,青菜梗各切末,鸡蛋一个打散,摊蛋皮,也切碎。
2.锅内放麻油少许,下鸡茸炒散,跟青菜木耳鸡蛋拌在一起,晾凉,再加一勺麻油,撒盐,胡椒粉少许。(一定要凉了再撒盐,而且要先放麻油裹住青菜,否则青菜出水,包不起来了。)
3.备春卷皮,如图包好,接口处可洒水少量粘合。
4.锅内放油少许,小火,煎熟至两面金黄。
5.砂锅内放泡了1小时以上的白米,煮成粥。
6.换小火,加入切碎的青菜叶,撒少许盐,再次开锅后盛出即可。
煎好的春卷
嫩黄嫩绿,看着也算春意盎然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婆是个不喜欢浪费的人,外公外婆生日离得近,又都离春节不远,春节期间大鱼大肉吃得多了,老人们都希望生日随便些,节俭些,只要家人都回来,一起坐下吃吃饭就好了。上了大学以后,由于这个日子不是假期,我多数参加不了,外婆便总在嘴边叨念着……
大四那年,刚好联系了青岛的单位实习(其实是想偷懒不高兴一个人回大学空荡荡的寝室),终于又一次参加了外婆的生日宴。那年外婆69岁,青岛人没有什么“做九不做十”的说法,想到来年的七十大寿必定大张旗鼓的操办,外公外婆都主张那年的生日不要聚会了。所谓的生日宴,规模奇小无比,只有我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一共五人。
那时候刚刚迷上下厨,没事情就在厨房里折腾,看到室外春暖花开,兴之所至就搞了个春卷,北方人一般不怎么吃这种咸馅儿的春卷儿,外婆吃得称赞连连,说将来谁要是把她外孙女我娶回家,那可是享不尽的福分啊~本人也不谦虚,拍着胸口保证,咳,这有什么啊?您爱吃,以后每年生日给你做呗!让您孙女婿亲自动手!
第二年外婆70大寿办得很热闹,我根本就忘记了春卷这事儿;第三年,春节前后外婆查出脑癌,一家人连年都没过好,更别说生日了;没等到过72岁的生日,外婆便永远离开了我们。
尽管爷爷奶奶也不在人世,可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亲人离世那种刻骨铭心的悲恸却是在外婆去世后,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生命的渴望,恐怕不亚于自己亲自大病一场……
从来都觉得清明节基本是个与自己无关的日子,会跟爸妈一起给奶奶爷爷扫墓,再往幼时数数,会跟老师同学一起去烈士陵园踏青,可是自从外婆去世后,清明节于我,便真的成为了一个伤心的日子……
许多次忆起儿时,画面里总有外婆慈祥的笑脸。她也曾是大家的闺秀,原本也应听取哥嫂的安排嫁于他人,却认识了贫穷的外公,跟着他跑到青岛过苦日子。也许是从小所受的教育,也许与从事的职业有关,妈妈说,外婆一直喜欢精致的东西,到老也是……
人在国外,无法跟家人一起去给长眠于郊外的外婆扫墓了,于是,在异国他乡,借着这款不是太精致的春卷,祝外婆在天国过得安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