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烧的油烟冒起来,一桌人围着,看着菜慢慢加工,到大厨用铲子把菜分到每个人盘子,等待也成了吃饭的一部分。孜然羊肉,龙俐鱼柳,椒香牛肉,培根金针菇,蒜蓉扇贝,一应俱全,不会觉得很油腻,反而更期待接下来的烤素菜和主食了。
图片[5张]
想当年钢铁厂往红光路方向,这一带是吃面条的聚居地,后来大概是因为车多巷子显得窄了,吃面的人少了,面条馆子也就少了不少。这次有经过,吃到了不错的豆腐面,有活豆腐,炸豆腐,还有海带。辣椒末很多,牛油不太重,感觉继承了这儿的传
图片[6张]
关于辣椒油的炸法,各有说头,但家里做出来的总感觉味道不够。不管是用辣椒面,还是自己磨的辣椒碎,或者热油直接烫,还是油凉下来后再淋。这次实验了加入大量的调味品,包括花椒,八角,茴香,姜丝,方法没什么特别,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图片[4张]
bbc记录片《上海之味》,英国美食家Rick Stein走街串巷品尝了上海的小笼包、葱油饼、臭豆腐、大肠面,崇明岛的清蒸鱼和黄米酒还有上海人家的白斩鸡。片尾他评出了上海菜的top3:清香甘美的葱爆蛤蜊、包着一肚子风味的小
图片[8张]
书上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地表温度也随着增高了,万物生长,各种时令美食都出现,尤其是好吃的笋。
图片[9张]
店里关于鸭子的一切都有,寻思着是不是店家本就是养鸭专业户,开这样一家餐馆正好推销了自家的鸭子。既然叫做土鸭,个头自然无法跟北方的填鸭比,但也带来一个问题,没有什么肉,嚼劲有余,口感普通。整个锅子有干炒的效果,加些配菜也能
图片[6张]
一大袋的火锅底料里边有油包,辣椒包,调料包,使用说明上明确了配多少斤的鱼肉,还有用热油浇辣椒。自家做会感觉油多了些,所以决定起锅时再添加辣椒,不过感觉味道没有完全释放,第二次做就提前下锅,把辣椒放汤里煮会儿,瞬间辣味就爆
图片[6张]
每个餐桌上有一大块铁板,配个专业师傅现场烹调,光这个阵仗就提高了档次,所以吃铁板烧一直是高消费。法式的就不说了,金钱游戏。就算日式也对原材料要求极高,自助餐的话一个人也要小几百。不过现在大都是改良的,看着架势差不多,但是
图片[6张]
最近国家宣布会逐渐减少1元纸币,最终用钢镚取代,各种评论倾向于为了增加流通次数,降低铸币成本。孤独的美食家特别提到钢镚套餐,在岛国最高面额的钢镚是500日元,大概相当于人民币29块,很多店家都会提供特定套餐,吃家投个钢镚
图片[4张]
机器打出来的面也可以很劲道,有一根是一根,从超市买回来,感觉可以做成砂锅面或者乌冬面那样的效果。面要煮时间长一些,还有配料要舍得下本钱,油水不够是没办法滋润这种粗面条的,火腿,虾皮,鸡蛋都要放些。调完味,起锅前我会加一小
图片[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