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生儿味蕾还没有发育完全,给他们添加辅食家长会比较头疼,下面给大家安介绍几个宝宝辅食原则。
(1)少糖
“少糖”即在给宝宝制作食物时尽量不加糖,保持食物原有的口味,让宝宝品尝到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同时少选择糖果、糕点等含糖高的食物作为辅食。如果宝宝从添加辅食开始就较少吃过甜的食物,就会自然而然地适应少糖的饮食;反之,如果此时宝宝的食物都加糖,他就会逐渐适应过甜饮食,以后遇到不放糖的食物自然就表现出拒绝,形成挑食的毛病,同时也为日后的肥胖埋下了隐患。
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影响宝宝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维生素B1 及微量元素的缺乏,还可因血糖浓度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而降低食欲,若不及时刷牙还会增加龋齿的发生。
(2)无盐
“无盐”即1 岁以内的宝宝辅食不用添加食盐。因为1 岁以内的宝宝肾脏功能还不完善,浓缩、稀释功能较差,不能排出体内过量的钠盐,摄入盐过多将增加其肾脏负担,并养成宝宝喜食过咸食物的习惯,不愿意接受淡味食物,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宝宝味觉的敏感度,形成挑食的毛病,甚至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
吃盐过多还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因为高盐饮食可能抑制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
1 岁以内的宝宝每天所需要的盐量还不到1克,母乳、配方奶和其他食物中所含的钠元素足以满足宝宝的需求。给1 岁以上的宝宝制作食物时可以加一点儿盐,但量一定要适当(推荐量为1 克/ 日)。酱油、鸡精等调味品以及买回来的成品食物中都含有盐,如果添加了这类食品或调味品,还要再减少用盐量。
调味品钠含量调味品钠含量
(3)不加刺激性调味品
宝宝的辅食最好不添加味精、鸡精、香精、花椒、大料、桂皮、葱、姜、蒜等调味品,因为辛辣类的调味品对宝宝的胃肠道会产生较强的刺激,而且有些调味品(如味精、鸡精)在高温状态下会分解释放出毒素,会损害宝宝的健康。浓厚的调味品味道会妨碍宝宝体验食物本身的天然味道,长期食用可能会使宝宝养成挑食的不良习惯。
许多妈妈担心辅食中不加调味品宝宝会不爱吃,其实母乳或配方奶的味道都比较淡,比起母乳和配方奶,辅食的味道已经丰富多了。不要用成人的习惯来看待宝宝,没糖、没盐的蔬菜水,淡淡的营养米粉,成人可能觉得不好吃,但宝宝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种味道,并不会反感。不要在宝宝面前做出不好吃的样子,这样会影响宝宝对某种食物的爱好。
3 岁以后,儿童的消化功能已发育成熟,各种消化酶发育完全,肠道吸收功能良好,基本可以耐受各种口味的食物,此时就可以给宝宝吃带有调味品的食物了。即便如此,为了宝宝,也为了家庭所有成员的健康,建议仍保持少盐、少糖、适量油的饮食习惯。
(4)适量添加植物油
在做菜时加些植物油不仅可使菜肴更加美味,有利于蔬菜中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和吸收,更可补充对宝宝大脑发育和视功能发育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必需脂肪酸,如ω-6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γ-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ARA),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α- 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以上营养物质的缺乏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居民主要通过植物油摄入以上营养素(70%~80%)。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植物油有玉米油、花生油、葵花子油、菜籽油、大豆油等,营养专家认为,食用油多样化有助于脂肪酸均衡和获得更全面的营养物质。也就是说,不要长期只吃一种油,要过一段时间更换一下食用油的种类,或者将营养特点不同的油搭配食用。比如,长期食用大豆油,应注意补充一些橄榄油、茶油等;长期食用花生油或葵花子油则应注意补充亚麻籽油、紫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