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碘:“加”还是“不加”

饮食健康 > 饮食常识

近些年,关于“碘多”与“碘少”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为什么小小的碘会引发如此争论呢?  

碘的主要作用  

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是在1813年由法国的一位学者从海藻灰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后来就命名为碘(Iodine)。碘在人体内的总量大约为20~50毫克,主要分布在甲状腺。甲状腺在喉结的位置,紧贴在喉结下方的气管环状软骨两旁。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在颈部看不到,也摸不到。  

碘在体内主要被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因此,它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实现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分解;参与维持并调节体温,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促进代谢和体格的生长发育,儿童时期若缺碘,可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分化,这对于胎宝宝和婴幼儿尤其重要,若胎宝宝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直接损害智力发育;此外,碘还能促进机体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活化很多重要的酶,促进物质代谢。  

碘的主要作用  

我们对碘的认识,是从碘缺乏病开始的。我们所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水,而食物和饮水中的碘含量与植物生长,或者动物吃草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关。若土壤中碘不足,植物中碘也会不足,动物摄入的碘也会不足,而人们以当地的水、植物、动物为主要食物,就会引起碘的摄入不足。一般沿海地区土壤和土质的含碘量最多,平原次之,山区往往是缺碘区。  

由于碘在体内参与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因此,碘少了不行。就成年人而言,如果体内缺碘,初期的临床症状是甲状腺体积增大,这是因为缺碘时,甲状腺细胞就会增生,以便尽可能聚集更多的碘,在脖子形成可见的肿块,称甲状腺肿,俗称“瘿”。现在,长“瘿”的人几乎见不到了,小时候还曾见过有的老人脖子里长了个大大的“瘿”。  

妇女怀孕期间,缺碘会影响胎宝宝发育,缺碘严重者造成流产、死胎、早产以及先天畸形等,对胎宝宝神经系统的危害最为严重。发育期儿童如果缺碘,会导致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表现为智力障碍、聋哑、身材矮小等,严重的在临床上称为“呆小症”。  

碘少了不行,那么碘多了好不好呢?同样也是不行的。长时间摄入过量的碘可能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在一些高碘地区,长期摄入高剂量的碘会出现碘源性甲亢。  

每天需要多少碘  

每人每天碘的参考摄入量为:3岁以下50微克,4~10岁90微克,11~13岁120微克,14岁~成人150微克,孕妇和乳母不仅需要满足自己的机体需要,还要满足胎宝宝发育或婴儿所需,所以需要量比较一般成人高约200微克。  

含碘丰富的食物首推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藻以及海鱼类等。除海产品外,动物性食物的含碘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含碘最低。如果体内碘不足,可以适当多进食一些海产品,反之,就要少吃。另外,一些食碘中也加有碘,但食盐中的碘不稳定,光照、空气氧化和加热等都会使碘失去活性,像高温油炸、油锅爆炒时,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25%~67%。所以,想要保证食盐中碘的含量,最好将其密闭,放在避光的地方保存。当然,如果想要减少碘的摄入量的话,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使其失去活性。  

总之,营养的关键在于均衡、适量。不仅摄入的碘要适量,对于其他营养素也是同样的,营养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做到适量,才是最健康的。  

海产品中碘的含量十分丰富


本文摘自马冠生《马博士谈营养》,由凤凰含章图书授权,严禁转载。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饮食常识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