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食品的,所以,大家都很爱问我,怎么吃,吃什么。鱼一旦降价,大家会担心,为什么降价?如果出去吃饭,他们又想知道,会不会吃到老鼠肉?当然,还有这样的问题:肉买回来到底要不要洗?”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表示,一般来说,买回来的肉上会有一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此外,还有寄生虫等等。但尽管如此,有些人是主张不用洗的,在2014年美国食品标准局做的科普宣传海报中,就明确告诉大家,不要用水去冲洗生肉。
为什么不要洗肉呢?首先,冲洗的过程中,肉上的致病细菌可能污染其他食物。其次,现在肉类产品都经过统一屠宰和处理,并不脏。第三,只有加热才能有效杀灭细菌,清洗并不会消灭细菌,只是转移到其他地方而已。
对许多人来说,买到肉如果不去清洗,内心肯定很难受。既然一定要去洗,就要注意几个技巧,防止交杂污染:
第一,尽量用专门容器盆子或桶浸泡清洗。第二,尽量不要用水去冲,第三,尽量放池子底部,水速慢一些、柔和一些。
当然,家里还应该备两个切菜板。一个用来切生肉,另外一个切蔬菜水果、熟的可以直接吃的食物,以避免交叉污染。
如果肉没有用完,就涉及到冰箱存储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冰箱并不是保险箱。
冰箱一般分为两层,一个是冷藏室,一个是冷冻室,冷冻室是在零下18度,一般细菌、微生物无法生存。但是冷藏室温度是在0-4度,有一些细菌是杀不死的。
在冰箱冷藏室存在的细菌里,李斯特菌就是极其危险的活跃分子。它在冷藏室依然可以缓慢生长,因此,有三分之二的冰箱当中存在李斯特菌。
美国跨部门食品安全分析合作报告指出,在美国引起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四种致病菌里,就包括李斯特菌,在美国每年约引起2500例疾病和500例死亡。2011年,欧盟报告1470例李斯特菌感染例,死亡率为13%左右。
李斯特菌对孕妇和小孩的威胁最为严重。孕妇感染比普通人高25倍,而且,感染李斯特菌后,流产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还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新生儿感染之后,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死亡率高达30%-70%。
2000-2009年,内地记录在案的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25人,56%死亡。台湾1990-2007年共记录了17个新生儿感染,其中,50%发生中枢系统感染,29%死亡。香港卫生防护中心5年记录13名孕妇感染,近半(46%)失去胎儿,包括3流产,2死胎,1早产夭折。
中国的数据低于美国和欧盟,原因并不是我们发病率低,而是许多人碰到这些问题没有上报,因此,中国家庭对冰箱的卫生状况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
如何避免李斯特菌感染?李斯特菌怕热,一般来说,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度并持续2分钟以上,就可以杀灭它。
因此,不要喝未经巴氏消毒和彻底煮开的生奶、奶酪等乳制品;不吃未经彻底加热的冷餐肉、火腿、鹿肉等肉类;冰箱里剩菜不能直接吃,需热透食用。
在个人卫生方面,应该注意在处理食物前后、进食前、上厕所后或更换尿片后清洗双手。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要从厨房抓起,不能只靠“明厨亮灶”,更需要食品安全知识的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