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500克、干酵母7.5克(1.5茶匙)、五香粉1/4茶匙、盐1茶匙稍多、芝麻1大匙、温水300ml。
1、将干酵母与温水(约40度)搅拌均匀,静置十分钟;
2、用酵母水和面,加上五香粉、盐揉匀放置在温暖出进行发酵(温度30度左右);
3、大约2小时后,面团发至两倍大,加芝麻揉至光滑;
4、揉好的面团擀成一个比平底锅稍小的圆饼;
5、平底锅中刷上一层薄油,大火烧热平底锅,将面饼放入锅中,火调至最小;
6、为了防止面饼膨胀,用筷子在面饼上扎几个眼;
7、盖上锅盖,烙至两面金黄,用筷子扎眼可顺利干净抽出即可。
8、烙好的锅盔切块,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夹上各种菜或者辣椒酱来吃。
1、干酵母的用量在5克-10克之间,根据季节、温度还有酵母存放时间的长短可以增减用量。如果酵母买回家放的时间超过一年了,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下用量。冬季或者温度低的时候,也需要适当增加用量。
2、发酵的时间也是根据季节有长有短的,具体判断方法:面团要大至原来的2倍,撕开后有均匀的蜂窝出现即为发好;
3、和面用水量与面的软硬度,喜欢吃饼稍硬一些的,用250ml的水就可以了,如果家里有老人喜欢吃软一些的,300ml左右的加水量比较合适;
4、水的温度,水的温度在35-40°最好,即伸手进去,有微烫的感觉,夏季水温可以稍低一些;
5、为什么一开始要大火烧锅?如果冷锅就将面饼放入,锅盔的皮就会比较厚,吃起来口感要稍差一些;
6、烙制过程中要注意翻面。
在陕西琳琅满目的小吃中,“锅盔”是陕西的一大特色,连陕西八大怪都收录了呢。“锅盔像锅盖”,这精辟总结的五个字,让人一听就知道锅盔的样子了。不仅如此,差不多也知道它为什么叫锅盔了吧?
可是说起锅盔的来历,还跟几位历史上的大名人有关呢。
一种说法跟诸葛亮有关,话说当年诸葛孔明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了帮关羽稳定军心,于是就发明了这么个东西;
另一种与李治和武则天有关,据说当年修乾陵时候,因服役的工匠人数很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程,于是士兵们就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这种饼,因为形状和头盔颇似,且是以“盔”为锅制成,所以就被成为“锅盔”。
这两种说法,不管是瞎编也好,还是确有其事也好,都说明了锅盔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陕西的老祖先一辈辈传下来的。我的这种做法,也是我妈妈“传”给我的,不过,恐怕和当年的锅盔做法早已经不大一样了。
锅盔的两种其他吃法,请参考:(点击图片或文字直接进入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