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特别美好和特别伤感的事情,总是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与美食、美器相关的记忆,往往特别零星、特别散碎。我的美食记忆最多的不是美味或者特别的食物,而是学生时代偶尔一见的“解馋”零食。
大学时代,我所在的学校的伙食在当地高校圈中是出了名的“差”——具体哪个学校,我就不说了哈,免得影响人家招生啊——“差”到什么程度呢?反正周末“串校”去看老同学,在外校吃顿饭就算改善伙食了。我的家境虽不是富裕,但也是从小娇生惯养,嘴尤其“刁”,在那样的环境中,一日三餐吃不饱是很经常的事儿。学校门口小吃摊上的油饼、馄饨,以及街头的各种小零食都是我的加餐点心。一到秋冬,我就特别喜欢吃糖葫芦,几乎见一次买一次,即使花掉买菜票的钱也在所不惜,反正我也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菜嘛!
与老公(那时候还是“boyfriend”)恋爱后,我的生活费和零花钱越发不够花。老公家境贫寒,每月只有40块钱生活费,即使是在90年代初也是万万不够的,我不得不经常补贴一点儿。他还是个运动狂,狂就狂吧,偏偏还带个高度近视的眼镜(那时候还不兴隐形眼镜呢),隔三差五就会打烂眼镜或者碰坏镜片,每到这时候,钱就越发紧张。好在他勤奋,学习之余,常常参加勤工俭学,当当家教之类,赚钱不多,总算能给自己买双棉鞋、添双运动袜。可是,我吃零食、买糖葫芦时不免犹豫起来。
一个冬日,已经很晚了,我甚至准备洗漱睡觉。忽然有同学带了口信上来,说我男朋友在楼下等我。出去一看,还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手里捏着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袋。原来,他做家教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小摊收摊打折,一番讨价原价之后,用一块二毛钱买到了5支糖葫芦,最后5支有点儿挤扁了的糖葫芦!……
接下来,两人在寒风的夜里,就着牛皮纸袋,分吃糖葫芦,他吃了一根,其余都被我吃掉,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糖葫芦了!那晚的情形、那晚的美味,绝不亚于任何萦绕着曼妙乐曲的烛光晚餐——牛皮纸袋是“最漂亮”的盛器,挤扁了糖葫芦是“最美味”的食物。
美味来的如此简单,浪漫与金钱无关……
如今,生活好了,浪漫和美味虽然不如当初那般体会深刻,但是调剂自己的生活,美食和美器总能让普通的饭菜变得与众不同。
就比如这道再平常不过的扁豆焖面,用心一点儿,做得入滋入味、不黏不干;再用心一点儿,拿出最漂亮的餐盘,摆一个经典的意面造型,端上餐桌,摆上刀叉,打开音响……是否也有点儿烛光晚餐的浪漫氛围呢——
贴士:
没啥可说的了,看过程吧,注意事项都在过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