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粿是福建的年糕。以前,做白粿的米,是选择优质的冬季稻“白谷”,制做成“白粿”工序复杂,花费人力物力多。先把“白谷米”浸泡,在蒸笼炊“熟透”后,上面撒少许盐巴,放到石臼里捣,并不时地往臼里喷点熟的花生油,接着趁热拽一团在案板上使劲撮成条形或印模成双。据福建当地老人说,“白粿”是山里人送礼最高规格的礼物,是不能随意送给人家。人们一般都选择在正月初三“出行”时送“白粿”,意味人情之间关系密切。同时送“白粿”很有讲究,在成双的“白粿”上点红或放红纸片,祝愿好事成双,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天长地久。上个世纪90年以后,机械碾“白粿”代替了石臼捣,既省时间,又省人力。同时,低产量的水稻“白谷”几乎没人种了,选用市场上优质的冬米,简单也方便。随着山区生活改善,平时想吃“白粿”相当方便,随时可以买到,要做成啥样都能保质保量。当然,现在吃法也颇有讲究,民间流传的过年“‘白粿’炒蒜青,年年是哪哪”(偶意每年过年都是老样子)一去不复返了,煮或炒一盏“白粿”里面少不了海蛎、蛏干、虾仁、香菇等高品质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