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早的“灌肠”铺是后门桥头路东的“福兴居”,清光绪年间开业,掌柜的姓普,人称“灌肠普”。他家以真正的猪肥肠灌上碎肉、淀粉 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软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浇上盐水、蒜汁儿,吃起来别有风味。
据说慈禧太后在地安门火神庙进香之余,曾到这里品尝,并大加赞赏。
由此,福兴居的灌肠成为定期向清廷奉献的贡品。至于庙会、集市上摊贩卖的灌肠,乃是用淀粉加红曲,团之为肠形,蒸熟成“粉灌肠”。卖是以刀削成菱形小块,于平锅内用次汤油煎焦,盛于碟内 ,浇上盐水蒜汁,让顾客用竹签所着吃。是一种平民化的经济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