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标志着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而在立冬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冬天养生毕竟不同于春夏季,那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事项呢?另外,小编还精挑细选了几道养生食疗给各位看官呢!
立冬时节,进补和养生的最佳时间即将来临,不过不要着急着进补,先把你的懒觉睡够了再说!睡好吃好才会有身体好,冬季养生从懒觉开始,食疗和药膳也要吃得好,你的冬天就过得舒舒服服没烦恼。
一、从睡懒觉开始冬季养生
立冬之后,天气渐渐转凉,冬意一日浓似一日,专家建议,冬季养生,顺应自然,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建议早睡晚起,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可以开始适当进补。
1.从睡懒觉开始
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点之前进行最为适宜,以身体微热为度。
2.饮食要滋阴润燥
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因此,冬季要多喝温水。此外,还可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材煲汤或炖煮。
3.穿衣要薄厚适中
入冬后,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应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既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阳气得不到潜藏,寒邪入侵。
4.心情要畅快恬淡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下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5.运动不大汗淋漓
冬季运动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大汗过多,冷风一吹,容易受凉、感冒。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把握好度,像太极拳、游泳等中轻强度运动更适合冬季。
二、立冬饮食养生小贴士
立冬,正是进补的好时机,大伙都准备吃点啥呢?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那么冬季养生吃什么好?
1.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2.立冬养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3.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三、推荐立冬养生食疗
冬季要进补,但是有什么养生食疗相对来说比较好呢?
1.银耳罗汉果煲鸡
功效: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原料:银耳40g,鸡1只,罗汉果4个,南杏少许,红萝卜200g,姜2片,盐适量。
做法:将银耳洗净,用清水浸透;鸡去内脏,焯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红萝卜去皮,切厚块。加适量清水入汤煲煲开后,放入鸡、罗汉果、南杏、银耳、红萝卜及姜,煲开后改用慢火继续煲约3小时左右,加入调味料调味即可饮用。
2.姜汁牛肉饭
功效:益气和胃,补肾健脾。
原料:鲜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酱油、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鲜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状,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匀后加酱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如常法煮饭,待锅中水分将干时,将牛肉倒入米饭,约蒸15分钟,待牛肉蒸熟即成。
3.炒双菇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这道菜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菇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