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于中国乳业来说,绝对是应该刻骨铭记的。由于三聚氰胺事件,曾在乳制品行业内排名第三位的三鹿集团顷刻间轰然倒下,乳业也因此结束高速增长,销量和声誉均迅速跌入谷底。
这是乳业的灾难和倒退,但并不意味着乳业的完结。
牛奶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来临的健康食品,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牛奶“天生丽质”,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性价比来看,都是人们难以割舍的必需型消费品。
而正是在这种刚性需求的支撑下,经过政府的大力整顿和引导,经过企业的努力,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也在逐步恢复。
数据显示,自2008年11月起,液态乳和乳制品产量均出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12月全国生产液体乳122.34万吨,乳制品146.92万吨,环比分别上涨12%以上。而各大乳制品企业的产销量也都恢复至往常的80%以上,在“OMP”事件再次冲击奶业之前,一些乳制品企业今年一月份的营业额甚至超过去年同期,而基本未受三聚氰胺殃及的三元今年一月销量同比增长了55%。
山西证券罗胤表示,食品制造行业年初以来取得了11.95%的超额收益,乳品行业的超预期恢复是推动食品制造行业上涨的主要原因,年初以来乳品业的超额收益达17.36%。
乳业专家陈渝指出,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业便一直在复兴,一直在顽强的增长着份额,行业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因为受到挫折而停止。
有前景就会有发展。据了解,虽然近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目前已达人均25升,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0升、美国263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类消费也不平衡,我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
面对巨大的增长空间,如何增长便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三聚氰胺风波之后,中央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8年10月,国务院发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全面加强奶业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整顿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奶站并逐步规范养殖,以开创奶业发展新局面,并推动中国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的全面提升。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直指食品安全。其中特别指出:“要整顿食品加工行业,提高准入门槛,健全召回和退市制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2009年2月28日,《食品安全法》通过,该法律将于6月1日起实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各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有业内人士分析,三聚氰胺事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而经过该事件,奶业可能会成为整个农产品加工行业里最先被规范的行业之一,最先进入良性增长的行业之一。
与此同时,一系列直指食品安全的规划、法律的出台,无疑将有效提升消费者信心,进一步促进乳制品行业的恢复和理性发展。
良好的政策监管环境的建立,将成为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良性轨道发展的一个助推剂。而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盲目扩张的乳制品企业需要真正慢下脚步,真正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关注奶源、关注产品质量,这才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2009年3月4日的三鹿资产拍卖会,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大肆报道,原因除了对于大巨头三鹿归属的关注之外,更代表了对于乳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关注。有人士称,对于经历了诸多不利事件的乳业来说,三元收购三鹿不啻为一个好消息,也可以视为乳业复兴的一个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