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清蒸大闸蟹

2011粤客美食
2012/11/8 14:56

上一道清蒸大闸蟹,最近有些懒!这个菜做了有些日子了,第一次亲手蒸蟹,一个人都还没回来呢,没人帮忙真是手忙脚乱的!拍照时,蟹老不配合,一放手马上爬走,搞得我捆也捆不了,只有放锅里闷死后摆型上蒸了!

   以下是在网络上查找的一些食蟹知识,供大家了解正确食蟹,请大家需心看完哈!

  秋天菊香蟹肥,是人们品尝大闸蟹的最好时机。大闸蟹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蟹肉约含蛋白质15克,丰富的氨基酸,脂肪2.5克,同时还含有钙、铁、硒、锌、钾、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学会科学吃蟹,人们在享受美味之时还能提供多种营养素,有助于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与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健康。

大闸蟹之名,缘何而来?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这一句话,道出了吃蟹要有明显的季节性。九雌十雄,也就是说,阴历九月雌蟹饱满,到了十月雄蟹有膏。因此,过了十月寒风吹起,正是吃蟹的好时机。

  那么,大闸蟹为啥叫做大闸蟹呢?坊间说法有三:一种是捕蟹时有草扎,故称闸蟹,只是为了强调大小而已;一种是蟹在洄游产卵过程中,要经过一道道拦水堵潮的闸门,而能爬过那道闸的蟹,必定是身强力壮的;第三种说法,就是上海方言中的,意即用水煮,就像白煮蛋白煠蛋就是用大火煮的意思。由于字并非人人会写,所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大闸蟹

 吃蟹有讲究,过度易致病

  蟹黄蟹膏,胆固醇高

    虽然大闸蟹营养丰富,但最诱人的部位——蟹黄蟹膏,其胆固醇含量也最高,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据统计,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胆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胆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膳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过高,会使血液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结果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依此看来,一只大闸蟹的胆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荐摄入量,吃蟹一定要节制。我们建议,吃蟹每次不超过1只,一周最多吃23次;如果一次吃了23只蟹,那么下次吃蟹须间隔一周。
   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频率还应减少,最好选择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膏。为了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与胆固醇,建议吃蟹时应减少其他肉类、内脏、蛋类的摄入量,同时多吃蔬菜水果,降低脂肪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代谢。
安全吃蟹,记住三不
  不吃死蟹蟹死后体内糖元分解乳酸增多,僵硬期和自溶期缩短,蟹体内的寄生细菌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也就越大。即使死蟹煮熟煮透,这种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
  不吃生蟹、醉蟹大闸蟹生长在江、河、湖底的泥沟里,并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物,因此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很高,这种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55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或浓度为20%的盐水浸泡48小时才能杀死。生蟹、醉蟹虽味道鲜美,但极易诱发肺吸虫病,刺激或破坏肺组织引起咳嗽咯血;一旦侵入脑部,还会引起瘫痪。因此,吃蟹建议高温蒸煮2030分钟,这样才会把蟹内的病菌和寄生虫杀死。
  肠胃虚寒都少食(配黄酒或姜茶食用为好),孕妇最好不食,特蟹脚还有流产风险,蟹心、肠、肺是大寒之物,不可食。不与浓茶、柿子同食,浓茶、柿子、刺梨、山楂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不宜与大闸蟹同时食用,否则会与蛋白质结合,凝聚形成胃柿石症,继而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吃蟹最理想的佐料是醋、姜、葱等调味料,蒸煮时放一些紫苏、黄酒以及少量盐,可起到辛温解表,增加鲜味、杀菌助消化的作用。

 

原材料:大闸蟹6只。

调味料:葱2根、指天椒1只、大闸蟹香醋适量(盐油随各人口味调)

做法:

1、所有材料准备好,清洗净。

2、蟹放盘内,加水加些盐泡养10-20分钟(注:泡太久蟹会死掉)。

3、在水龙头下,用牙擦流水擦洗蟹背、肚及爪子。

4、用蝇子把蟹爪子捆扎好,装盘(蟹面可放些姜片同蒸)

5、葱、椒切细,用味碟装起,加入香醋待用。

6、起锅注入水,放入蒸隔器烧开水。

7、放入大闸解,大火蒸20分钟即可。

下一篇

2011粤客美食的日志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