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红烧肉,我们自然不能忘记那位将吃红烧肉事业推向高峰的人--苏东坡。正是由于他的努力,红烧肉才得以从基层走向了上层,从老百姓的菜锅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其实,那个源远流长、名响大江南北的东坡肉说穿了也就是红烧肉。苏东坡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美食家,他有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这首来看,对红烧肉的钟爱应该始自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认团练副使之时。黄州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重要转折点,在那里,仕途失意的苏东坡不仅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佳句,还能自得其乐地研究美食,写美文.世间本来极为平常的饕餮之事,在他的笔下却是充满高雅与脱俗。在大俗与大雅之间,得意与失意之间挥斥自如,其胸襟与气魄,非常人可比。难怪他的人生能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从苏东坡的诗中可见,红烧肉当时是属于“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之列,地位十分平民化。而到如今却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宠儿,苏东坡应属居功至伟。当美食与文化相联,即使是寻常吃食,也多了几分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