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向卫生部提交了“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再度引发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安全之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面粉增白剂”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高层关注。
据悉,此次国家粮食局建议卫生部停用过氧化苯甲酰,主要理由之一是,目前我国小麦粉生产工艺已经不需要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应予以禁止。卫生部有关专家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对此卫生部已经打算不再坚持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已经在我国使用20多年、引发多年争议的“面粉增白剂”或将退出市场。
过氧化苯甲酰的安全之争
12月9日,国家粮食局向卫生部提交了“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在“三聚氰胺”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大背景下,该提交材料立即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此前我们已经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告诉本报记者,他是此次行动的发起人之一,并第一个在申请材料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关于“面粉增白剂”的争论由来已久。坚持禁用方主要是国内大型面粉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国家粮食局,他们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据。坚持使用方主要是国内食品添加剂企业、小型面粉企业和卫生部,他们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在使用。
王瑞元是我国粮油工业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曾任粮食部粮油工业局副局长、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也是他同意引进的。1986年,卫生部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1994年,我去挪威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禁用,现在欧盟也已经禁用。”王瑞元说。这对他影响很大,此后他对过氧化苯甲酰的态度发生了180℃的转向,开始加入禁用“面粉增白剂”的行列。从2003年开始,已经担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的王瑞元,开始联合国内大型的面粉企业多次呼吁禁用“面粉增白剂”。
效果却不太理想。在主张使用派看来,他没有找到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不安全的权威证据。因此,在内部多次讨论过氧化苯甲酰是否禁用的问题时,主张使用派都占了上风。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29次年会上,专门就过氧化苯甲酰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该添加剂的使用会带来安全问题,禁用该添加剂的科学依据不足。
“欧盟是没有用过氧化苯甲酰,而不是禁用。”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钟栋告诉本报记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正式法令、法规或者通告禁止其使用。” 根据欧盟法令,任何想要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当事人需要向欧盟食品安全机构提出申请。目前,尚无商家向欧盟申请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添加剂。
异化的面粉处理剂
中国疾控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研究员丁茂柏告诉本报记者,国际上,过氧化苯甲酰称为麦粉处理剂或专用麦粉添加剂,并不是“面粉增白剂”。他解释说,新磨的小麦粉黏性大,缺乏弹性和韧性。经贮藏一段时间后,上述问题会得到改善。这种现象称为小麦粉的后熟。过氧化苯甲酰通过改变麦粉中氨基酸的巯基键,可改善小麦的后熟问题,从而改善新麦粉面制品的口感。
“以面包为主食的国家对过氧化苯甲酰带来的麦粉后熟作用的重视远大于它的增白作用。我国则不然,馒头白不白非常重要。” 丁茂柏说。除后熟作用外,过氧化苯甲酰还能释放出活性氧,使小麦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天然色素褪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陈君石告诉本报记者,“国外的烘烤食品对面粉的白度要求不高,而面粉处理剂有许多种,欧盟选择其他的面粉处理剂也很正常。”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食品安全专家认为,国际上,最具权威的食品添加剂评估组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而JECFA并未禁用过氧化苯甲酰,欧盟也从未禁用过JECFA许可的添加剂。
“我个人认为,关于面粉增白剂之争,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主禁派专家告诉本报记者,“面粉增白剂之所以在我国成为问题,也与我国特殊国情有关。即便全世界都允许使用增白剂,我国也应该禁止使用。”
据透露,我国现在滥用面粉增白剂的现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只要是面粉厂,哪怕工艺再简单,规模再小,他都敢用,有些小厂甚至不知道国家规定的限量是多少。面粉厂业主普遍的心态是,别人都用,我不用,吃亏。”
该主禁派专家称,目前,增白剂的使用给面粉行业带来的是巨大灾难,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随时有超标被罚款的风险。本来,颜色是产品优劣的特征,增白剂使大家都“白”了,鱼龙混杂,优劣难辩。另外,消费者因为担心面粉的增白剂可能超标,也会减少面粉的食用,从而减少面粉所占主食的市场份额。
面粉增白剂背后的利益之争
面粉增白剂之争与面粉行业的产能过剩引发的激烈竞争密切相关。据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销技术分会秘书长于俊波介绍,目前,我国现有小麦年处理能力已达4亿吨,全年小麦消耗量在1.15亿吨左右,除去用于饲料和种子的小麦,实际用于加工面粉的小麦不足1亿吨。也就是说,我国面粉加工行业的平均设备开机率不会超过25%(2005年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与有关专家的推算为38.5%)。
“严重过剩的产能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一些小厂靠简单的工艺和大量使用添加剂也对外宣称自己生产出了各种专用粉,导致中高端面粉价格持续走低。”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也触发了大型面粉企业联合起来禁用面粉增白剂。
王瑞元告诉本报记者,此次有上百家面粉企业签名,禁止面粉增白剂的使用。主禁派认为,现在,随着我国优质小麦产量的增加和加工装备水平的提高,不必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也完全可以加工出白度、精度都能满足食品制作需要的小麦粉。
“这是一个有着16000家企业的行业,蚂蚁与大象同在,绝大部分是小厂(一家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相当于400多家小企业),根本不可能形成自觉的行业自律。”国家粮食局质检中心的主禁派专家认为。
对此,坚持使用派也反弹强烈。去年5月,37家面粉添加剂生产企业和上千家面粉生产企业向有关部门反映,认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对食品添加剂企业、小面粉厂以及我国的农业不利。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全国最大的面粉改良剂生产商——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董事长郭士军告诉本报记者,对稀释过氧化苯甲酰的生产企业和没有进口小麦配额和资源的面粉企业,禁用过氧化苯甲酰,可能造成40家稀释过氧化苯甲酰的生产企业倒闭,上万家中小型面粉企业将陷入困境。
“如果在少数掌握进口小麦配额和资源的大型面粉企业的操纵下,利用国家标准禁用过氧化苯甲酰,我国小麦产业将失去一个在国际上合法有效的技术保障,中国小麦产业将受到国外小麦产业的巨大冲击,很可能也会向目前大豆种植业面临的困境一样,直接伤害广大小麦种植农户的利益。” 郭士军说。
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29次年会上,专家委员会讨论认为,虽然取消过氧化苯甲酰使用的依据不足,但国家粮食局及小麦粉行业协会作为主管部门可以在行业提倡不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加强行业监管,避免滥用问题的发生。有关方面也打算,通过行业自律,并在面粉标识上注明是否含有过氧化苯甲酰,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但主禁派认为,小麦粉是我国民众的主食品,是人们摄入营养的主要来源。主食品具有消费强制性,必须食用。同时因为我国现阶段小麦粉的终端产品馒头、大饼、湿面条等,绝大部分是现场制作,现场销售,没有任何包装,消费者无从知道这些产品中是否添加了增白剂。消费者的意愿就不可能通过市场选择传达到面粉生产厂家。所以,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在面粉中的使用不会自动消失,必须由国家强令禁止。
禁与不禁的两难选择
目前,主禁派主要提出四项理由认为必须禁用“面粉增白剂”。一是随着我国优质小麦产量的增加和加工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增白剂完全可以加工出白度、精度都能满足食品制作需要的小麦粉。二是添加化学增白剂对消费者健康无益,过量添加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三是即使是管理规范、工艺先进的大型加工企业,也难以做到均匀添加增白剂,很难避免发生局部添加超量的问题,既会影响消费者健康,又使加工企业面临声誉和经济受损等风险,所以加工企业特别是大型加工企业都普遍要求全面禁用化学增白剂。四是在一些地方小麦粉质量抽查不合格率仍然很高,主要问题就是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增白剂超标,允许在小麦粉中添加化学增白剂导致监管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因此希望尽早禁用化学增白剂。
“通过多年的争论,就是主禁派也意识到,按照现有颁布的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是安全的,他们现在所强调过氧化苯甲酰的不安全是超标、滥用的不安全,这与过氧化苯甲酰本身是否安全是两回事。”坚持使用派代表人物郭士军告诉本报记者。
针对过氧化苯甲酰使用是否安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研究员公开表示,在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上,我国是60个单位,加拿大是150个单位,美国是不限量。“我们遵循的原则是,添加剂虽然说是安全的,但它只是满足我们对食物需求的一种选择。同时,我国还规定,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添加剂。”
虽然卫生部的食品安全专家一再强调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在“三聚氰胺”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公众对面粉增白剂的安全性心存怀疑。记者随机采访身边的朋友,几乎没有赞成使用面粉增白剂的。“卫生部增白剂比超薄塑料袋的危害严重多了。超薄塑料袋危害环境,增白剂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增白剂的‘民愤’比超薄塑料袋大多了。”国家粮食局质检中心的主禁派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高层领导对此很关注。
“‘三聚氰胺’事件后,公众开始普遍担忧食品安全。”卫生部食品安全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由于主禁派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目前我国小麦粉生产工艺已经不需要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在目前的情况下,卫生部也有意不再坚持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他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是要经过科学的、严格的风险评估,证明安全的才可以列入目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使用。“其实,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添加剂。食品一出事,就说是添加剂的事,让食品添加剂背上了‘黑锅’。”
中国面粉网在线专家王志健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大型企业的小麦粉生产工艺确实能改善面粉的白度,但小企业还很难达到。”他是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多年从事制粉工艺。“如果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不会出现非法的工业漂白剂?”
据王志健介绍,在面粉中添加“吊白块”、“次氯酸盐”等工业漂白剂,以及在蒸馒头轧面条时添一把荧光粉等都可以增白,“如果过氧化苯甲酰被禁,这些非法添加物很可能会在面粉中出现,它们毒性很大,更难监管。”
可乐鸡翅,以鸡翅和可乐为主料制作而成。味道鲜美,色泽艳丽,鸡翅嫩滑,咸甜适中,又保留了可乐的香气,深受大众喜欢。
29406人收藏
红烧肉是热菜菜谱之一。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来做。红烧肉的烹饪技巧以砂锅为主,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红烧肉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是一道著名的大众菜肴。
21827人收藏
糖醋排骨是川菜糖醋味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众喜爱的传统菜,因为口味香脆酸甜,颇受江浙沪人士喜爱。
17368人收藏
麻辣香锅发源于巴蜀地区,以四川、重庆等地方麻辣风味融合而来,麻辣香锅源于土家风味,是当地老百姓的家常做法,以麻、辣、鲜、香、油、混混搭为特点。虽然麻辣香锅属于麻辣口味,但颇受全国食客喜爱。
12727人收藏
鱼香肉丝是一道经典的中国汉族传统名菜,具有咸、酸、甜、辣、香、鲜和浓郁的葱、姜、蒜味的特色。
12402人收藏
红烧排骨,家常菜。此菜味道香咸,排骨酥烂,色泽金红。男女老少人都可食用。适宜于 气血不足,阴虚纳差者;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11739人收藏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主要原料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
11648人收藏
回锅肉是汉族特色菜肴。属中国八大菜系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成都一带称作熬锅肉,川东重庆一带称为回锅肉。川渝地区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
11414人收藏
水煮肉片是一道汉族新创名菜,属于渝菜,肉味香辣,软嫩,易嚼。吃时肉嫩菜鲜 ,汤红油亮,麻辣味浓,最宜下饭,为家常美食之一。
10725人收藏
宫保鸡丁是汉族传统经典的名菜,属川菜名菜。创始人为四川地区居民,后被宫保丁宝桢改良发扬光大,流传至今。此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 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
10322人收藏
重庆辣子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川菜系或重庆菜。将鸡块炸至外焦内酥,与花椒、干辣椒和指天椒一同拌炒而成,成菜色泽红润,麻辣鲜香,酥香爽脆。
10010人收藏
酸菜鱼属四川菜系,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各地也有称之为“酸汤鱼”,主要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
9308人收藏
实际做工考究--选新鲜生猛活鱼,又充分发挥辣椒御寒、益气养血功效,烹调出来的肉质一点也不会变韧,口感滑嫩,油而不腻。既去除了鱼的腥味,又保持了鱼的鲜嫩。
9295人收藏
糖醋里脊是经典汉族名菜之一。在浙江菜、鲁菜、川菜、粤菜和淮菜里都有此菜,以鲁菜的糖醋里脊最负盛名。糖醋里脊以猪里脊肉为主材,配以面粉,淀粉,醋等作料,酸甜可口,让人食欲大开。
9269人收藏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是江西名菜,另在川菜、湘菜、浙菜等中都有这一菜式。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
8970人收藏
梅菜扣肉,汉族传统名菜,属粤菜客家菜,广东省客家招牌菜。
8736人收藏
新疆大盘鸡是新疆地区名菜,来源说法多种,真实的来源已无法考究,大约起源于80年代后期,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菜品色彩鲜艳,有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而且经济实惠,亲朋聚会食用尚佳。
8086人收藏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即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7826人收藏
啤酒鸭是一道风味独特的汉族佳肴,是深受广大食客喜爱的菜肴。据传起源于清代。啤酒鸭的做法有很多种。其主料为鸭子、啤酒。将鸭肉与啤酒一同炖煮成菜,使滋补的鸭肉味道更加浓厚,鸭肉不仅入口鲜香,还带有一股啤酒清香。
7722人收藏
口水鸡是中国四川地区汉族特色菜肴,属于川菜系中的凉菜,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 在烹制时,煮鸡用的汤料很有讲究,需要恰到好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鸡的可溶性蛋白,增加鸡肉的鲜美程度,又能具备其特有的香型和滋味。
7358人收藏
酸辣土豆丝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菜式。此菜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家常菜。其主料土豆性平和胃,有改善肠胃功能、预防高血压的功效。辅料辣椒富含维生素C,可增强体力、冠状动脉硬化。
7202人收藏
西红柿炒鸡蛋,又名番茄炒蛋。是许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众菜肴。它的烹调方法简单易学,营养搭配合理。在口感方面,它色泽鲜艳,口味宜人,爽口、开胃,深受大众喜爱。
6318人收藏
烧茄子是一道汉族名菜,属于浙菜系或东北菜。咸鲜回甜、酱香浓郁。以茄子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营养价值丰富,味道咸鲜,容易上手。以茄子、植物油、甜面酱、白糖、酱油、精盐、味精、水淀粉、葱、姜、蒜等制作而成。
6305人收藏
红烧猪蹄是以猪蹄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味道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5980人收藏
三杯鸡是江西省地方传统名菜,后来流传到台湾省,成了台菜的代表性菜品。三杯鸡因烹制时不放汤水,仅用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故得名。这道菜通常选用三黄鸡等食材制作,成菜后,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口感柔韧,咀嚼感强。
5811人收藏
辣子鸡丁属川菜,色泽棕红油亮,质地酥软,麻辣味浓,咸鲜醇香,是一款食者啖之难忘的美味佳肴。
5798人收藏
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5772人收藏
红烧鱼块的做法大全
5408人收藏
红烧茄子是一道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佳肴,此菜是素菜中的精细者。鲜香适口,外酥里嫩,味美多汁,大众食品。
5369人收藏
啤酒鸡翅的做法大全
4875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