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夏天湿热,吃什么祛湿气?

饮食健康 > 饮食常识

夏季为阳性季节,其特点是湿热,所以夏天人的心与脾两种器官比较薄弱,易火上心头,湿气虚脾,所以在这个季节养生我们需要清火祛湿。让我们一起看看祛湿的食物有哪些吧。

1、薏米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清热排脓等功效。薏米可以和红豆煮粥,就是单纯的薏米加红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了。

2、芡实

芡实是滋补性强的食物,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在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就强调吃芡实。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

3、白扁豆

大白扁豆有“长寿豆”之称。它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白扁豆的补脾除湿效果极其理想,就是比较不容易熟,可以用高压锅压,提前泡一下更容易软烂。


薏米花生粥

扩展阅读:薏米的食用大全

4、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它清热作用比绿豆弱,但利水祛湿作用更强,不但可以治疗一般的水肿,甚至可以治疗“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来熬粥或做馅。

5、豇豆

豇豆性甘、淡、微温,归脾、胃经;化湿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滞腻,为脾虚湿停常用之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通利小便的功效。《滇南本草》中记述其“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尤其适宜于糖尿病、肾虚、尿频、遗精及一些妇科功能性疾病患者多食。

6、冬瓜皮

历代本草记载,冬瓜皮能治肿胀、消热毒、利小便。冬瓜皮是一味药材,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的功效,常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腹泻等病证,同时也能够治疗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可以用于治疗疔疮肿毒,若是皮肤湿疹可以使用冬瓜皮食用或外用。

7、黄瓜

黄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对胸热、利尿等有独特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但是黄瓜偏寒,脾胃虚寒、久病体虚者宜少吃。有肝病、心血管病、肠胃病以及高血压的人,不要吃腌黄瓜。


口水黄瓜

扩展阅读:黄瓜的食用大全

8、芹菜

芹菜性凉,有清热除烦、平肝、利水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高血压、头痛、头晕、暴热烦渴、黄疸、水肿、小便热涩不利、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瘰疬、痄腮等病症。是回南天祛湿、清肠、缓解肝火旺盛的最好食品。

9、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夏季祛湿汤

1、冬瓜排骨薏米汤

冬瓜、猪排骨、薏米各适量;冬瓜洗净,去皮、去籽、切块;猪排骨洗净,斩块,用沸水焯水,焯水后洗净血污;薏米要提前泡一个晚上,用时掏净。先将排骨和薏米放到砂锅里,加水煮开,撇去浮沫,加盖焖20分钟左右,然后下冬瓜继续至材料熟软,调味。

作用:冬瓜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薏米健脾利水,清热排脓,除湿热;猪排骨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一款非常好的夏季滋补汤,消暑,祛湿。


芹菜炒粉条

扩展阅读:芹菜的食用大全

2、红糖姜汤

红糖20克,生姜4片,葱白3段,水适量。姜洗净切碎,葱白洗净切小段,材料一起放到砂锅里,加水大火煮开,改小火再放红糖,继续煮半小时。

作用: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可以治风寒感冒,驱除体内湿气;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红糖有养血,活血的效果,加到姜汤里会有很好的改善体表循环的效果,此汤不仅能用于除湿气,受寒受凉后感冒发热,胃寒,寒性痛经的人都能喝。

3、薏米赤小豆汤

薏米,赤小豆,冰糖各适量;薏米,赤小豆洗净泡2小时,薏米煮先用锅炒至微发黄,再将材料一并放到汤煲中,大火煮开,继续用小火煮差不多40分钟左右,放少许冰糖。

作用: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会比红豆的功效更强些;薏米清热利湿,除风湿,利小便,益肺排脓,健脾胃,强筋骨;此汤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祛湿消肿的效果很好。

4、芡实鸭肉扁豆汤

老母鸭1只,白扁豆90克,芡实60克,黄酒2匙;鸭子处理干净。起油锅煽炒3分钟,加入黄酒,用清水浸没,加其实材料大火煮沸,继续用小火煮2小时,调味。

作用:芡实补脾祛湿,益肾固精;白扁豆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鸭肉滋阴、补虚、养胃、利水;此汤滋阴补虚,益肾祛湿,很适合夏季清补。


桂圆大枣红豆汤

扩展阅读:红豆的食用大全

您可能还喜欢:

体湿危害大,祛湿要及时

生活中的祛湿“高手”,别错过!

夏季祛湿养生粥,千万别错过!

推荐3个小妙招,帮助你祛湿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饮食常识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